愚民最早出自这里:为道者非以明民也,将以愚之也。。。老子实打实的背了2500年的黑锅。正在录制视频,讲解。

《帛书版》65章
为道者
非以明民也,将以愚之也。
民之难治也,以其智也。
故以智治邦,邦之贼也,
以不智治邦,邦之德也。
恒知此两者,亦稽式也。
恒知稽式,此谓玄德。
玄德深矣,远矣,
与物反矣,乃至大顺。

 

《道德经》第六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

【传世版】
古之善为道者,非以明民,将以愚之。

民之难治,以其智多。

以智治国,国之贼;

不以智治国,国之福。

知此两者亦稽式。

能知稽式,是谓玄德。

玄德深矣,远矣,与物反矣,然后乃至大顺。

【注释】
▲“明民”:明,知晓巧诈。明民,意为让人民知晓巧诈。
▲“将以愚之”:愚,敦厚、朴实,没有巧诈之心;保持心灵的自然纯真状态,秉承自然淳朴的特性。不是愚弄、蒙昧。此句意为使老百姓无巧诈之心,敦厚朴实、善良忠厚。
▲“智多”:智,巧诈、奸诈,而非为智慧、知识。如果每个人都狡诈、善变和满怀心机,人心就会变得伪诈起来,而国家也就难以治理了。
▲“贼”:祸害。使天下大乱的祸患或灾难。
▲“稽式”:法式、法则;有本作“楷式”。
▲“深”:意为不断深入,“远”:意为不断扩展。“与物反矣”:反,通返,回归到存在的本源之中。此句意为德和事物复归于真朴。德是无形无象的,需要透过物的运动才能显现出来,必须透过物象去审视品味。
▲“大顺”:自然。


【译文】
古代善于遵行道的人,不是教导人民知晓智巧伪诈,而是教导人民淳厚朴实。人民之所以难以治理,乃是因为他们使用太多的智巧心机。所以用智巧心机去治理国家,就必然会危害国家,成为国家的灾祸;不用智巧心机治理国家,才是国家的幸福。了解这两种治国方式的差别就是一个法则,经常了解这个法则,就叫作玄德。玄德深不可测,远不可及,和万物一起复归到道的真朴,然后才能极大地顺乎自然。

【注疏精义】
●河上公《老子河上公章句》:淳德第六十五。“古之善为道者,非以明民,将以愚之”,说古之善以道治身及治国者,不以道教民明智巧诈也,将以道德教民,使质朴不诈伪。

“民之难治,以其智多”,民之所以难治者,以其智多而为巧伪。“故以智治国,国之贼”,使智能之人治国之政事,必远道德,妄作威福,为国之贼也。“不以智治国,国之福”,不使智能之人治国之政事,则民守正直,不为邪饰,上下相亲,君臣同力,故为国之福也。“知此两者亦稽式”,两者谓智与不智也。常能智者为贼,不智者为福,是治身治国之法式也。“常知稽式,是谓玄德”,玄,天也。能知治身及治国之法式,是谓与天同德也。“玄德深矣,远矣”,玄德之人深不可测,远不可及也。“与物反矣”,玄德之人与万物反异,万物欲益己,玄德施与人也。“然后乃至于大顺”,玄德与万物反异,故能至大顺。顺天理也。


●王弼《道德经注》:明,谓多智巧诈,蔽其朴也。愚,谓无知守真、顺自然也。多智巧诈,故难治也。智,犹治也。以智而治国,所以谓之贼者,故谓之智也。民之难治,以其多智也。当务塞兑闭门,令无知无欲。而以智术动民,邪心既动,复以巧术防民之伪,民知其术,随防而避之。思惟密巧,奸伪益滋,故曰“以智治国,国之贼”也。稽,同也。今古之所同则,不可废。能知稽式,是谓玄德。玄德深矣,远矣。

【注:明,是聪明、多识、机巧、诡诈的意思,遮蔽了原木一般简单、朴素的品质。愚,是无知、保守本真、顺其自然。聪明、机巧、诡诈,所以难以治理。智,就是以智巧心机来治理国家百姓。用智巧心机来治理国家,之所以被称为国家的祸害,就是因为利用了智识。百姓难于治理就是因为他们的智识太多。应当努力关闭他们引起欲望、获得智识的门户,让他们什么也不知道,什么也不想要。而以智巧的权术来控制人民,既然已经动了不正当的心思,又用诡诈的方法来防止百姓的欺骗,百姓会了解这些方法,然后就懂得如何规避了。心思越周密、机巧,奸诈虚伪就越多,所以说用智巧心机治理国家,是国家的灾祸。稽,是相同的意思。古今的规律、原则是相同的,不可以废弃。能知道这相同的法则,是具备了深黑色的品质。这深黑色的品质是深刻、永久的。】


●苏辙《老子解》:古之所谓智者,知道大全,而揽于物之终始,乃故足贵也。凡民不足以知此而溺于小智,以察为明,则智之害多矣。故圣人以道治民,非以明之,将以愚之耳。盖使之无知无欲,而听上之所为,则虽有过亦小矣。吾以智御人,人亦以智应之,而上下交相贼矣。吾之所贵者德也,物之所贵者智也。德与智固相反,然智之所顺者小,而德之所顺者大也。

【注:古代的智者,知道伟大、完全的道,而能完全了解事物从始至终的情况,这样是很难得、很宝贵的。平凡的百姓难以知道那么多而沉溺于小的聪明,以区分、辨别为明智,这种智识的害处很大。所以圣人以道来治理百姓,不是要让他们明白,是要让他们糊涂。让老百姓没有智识、没有欲望,而服从、接受统治者的支配,虽然有过错也没有大的危害。我所看重的是德,寻常万物看重的是智识。德与智固然是相反的,但是智识所顺应的规律是局限、微不足道的,德所顺应的规律才是无限、永恒的道。】


●范应元《老子道德经古本集注》: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,故次之以古之善为道章。圣人之道,大而化之,故古之善为道以化民者,非以明之,将以愚之,使淳朴不散,智诈不生也。所谓愚之者,非欺也,但因其自然,不以穿凿私意导之也。不循自然而以私意穿凿为明者,此世俗之所谓智也。故用智治国,则下亦以智应,惟务穿凿,不循自然,奸诈斯生,上下相贼。世俗之所谓智者,非国之贼而何?不用智治国,则德化清静,其民淳朴,天下和平,非国之福而何?稽,古兮,反考也,同也,如《尚书》“稽古”之“稽”。此用智不用智两者,亦是考古之法也。能知此考古之法,是谓玄远之德也。故三代皆顺考古道而行之。傅奕云:“稽式,今古之所同式也。”玄德深而莫测,远而无极,非以察察为明与智,固反。然德博而化,乃复至于大顺也。福者百顺之名,智诈不作,祸乱不起,福之至也,顺莫大焉。


●邵若愚《道德真经直解》:古之善为道治天下者,不用智见明民,用智治世,是将以愚民之也。民之难治者,以其智多,故以智治国,国之贼;不以智治国,国之福。知此两者亦模式。常知楷式,是谓玄德。玄德之理深矣远矣,谓与物事反矣。不以智识明民,然后乃至天下俱顺。


●董思靖《道德经集解》:民可使由之,不可使知之。盖不先天以开人,反朴之谓愚。两者谓用智与不用智也,知乎此,亦可以为楷模法式矣。人能知此,其德可谓玄矣。虽以小智近情察之,若相反然,然反于物乃顺于道,则其为顺也大矣。此章明用智启奸之惑,示玄德大顺之规,此老子逆知世变之必至,其有忧患之心乎?


●吴澄《道德真经注》:有所知为明,无所知为愚。古者圣人明己之德以明民德,亦欲民之愚者进于明而有所知也。惟其愚而不能使之知,非不欲其明而固欲其愚也。老子生于衰世,见上古无为而治,其民淳朴而无知,后世有为而治,其民浇伪而有知。善为道者化民为淳朴,非欲使之明,但欲使之愚而已。此愤世矫枉之论,其流之弊则为秦之燔①经书,以愚黔首②。民之所以难治者,以其明智之多,是以法出奸生,令下诈起。以智治国,谓聪明睿知以有临,使其民亦化而明智,则机巧慧黠而难治,以智治国者,国之贼害也。不以智治国,谓自晦其明以莅众,使其民亦化而愚昧,则倥侗颛蒙③而易治,不以智治国者,国之福利也。两者,以智与不以智也。楷者,以为模楷效法之也。式,自处于卑也。乘车者,直躬凭较④则为自处于高上,俯首凭轼⑤则为自处于卑下。不自处以智而自处以愚者,不高上而自卑下也。能知效法自处卑下之圣人,则为玄妙之德。玄妙之德深远而不浅近,故人不可测知。人皆欲智,我独欲愚,是与物相反也。相反,相逆也。不相反,相顺也。与物相顺而不足以为顺,相逆虽不顺,乃所以为顺之大,故为玄妙深远不可测之德也。

【注:❶燔:fán,焚烧。

❷黔首:古代称平民;老百姓。出处《礼记·祭义》:“明命鬼神,以为黔首则。”郑玄注:“黔首,谓民也。”孔颖达疏:“黔首,谓万民也。黔,谓黑也。凡人以黑巾覆头,故谓之黔首。”

❸倥侗颛蒙:倥侗,kōng tóng,无知。颛蒙,zhuān méng,愚昧、愚顽。出自扬雄《法言·序》:“天降生民,倥侗颛蒙。”

❹凭较:古代的车子,多无座位,车厢两旁,有人可凭倚的木板,名之曰“輢”。輢,yǐ,通猗、依。木板上的横木,谓之曰“较”。车行之中,为了安全,倚輢而靠,凭较而立。

❺凭轼:轼,古代车厢前面 用做扶手的横木。较在轼上,若应为敬,乃俯凭轼。】


●焦竑《老子翼》:⦿介甫(王安石)注:夫圣智者,国家之利器也。言古之善为道者,不以圣智示人,欲使人无知无欲而愚之也。故庄子曰:上诚好智而无道,则天下大乱矣。何以知其然?夫“弓弩毕弋机变之智多,则乌乱于上。钩饵罔罟罾笱之智多,则鱼乱于水矣。①”

【注:❶弓弩毕弋机变之智多,则乌乱于上。钩饵罔罟罾笱之智多,则鱼乱于水矣:出自《庄子·外篇·胠箧》。胠箧,qū qiè,释义为撬开箱箧,后亦用为盗窃的代称。也指撬开箱子,打开箱子。弩,nǔ,带有机关的连珠箭。毕,古代田猎用的长柄小网,亦指用长柄网捕取禽兽。弋,yì,系有丝绳可以回收的箭。“变”是“辟” 的误字,“机辟”是一种扯动机关便行合拢的夹子,它能卡住猎物的脖颈,正好用来捕鸟。钩饵,钓钩和鱼饵。成玄英疏:“钩,钓也。饵,鱼饵也。”罔罟,wǎng gǔ,指渔猎的网具。罾,zēng,用竿子支撑形如伞状的鱼网。笱,gǒu,用作捕鱼的竹笼。大意是:弓弩、鸟网、弋箭、机关之类的智巧多了,鸟在空中就难得安定了;钩饵、鱼网、鱼笼之类的智巧多了,鱼在水底就难得安生了。】


⦿吕(吕惠卿)注:“众人昭昭,我独若昏;俗人察察,我独闷闷。”我愚人之心也哉。古之善为道者,在已若此,则推之于民也,固非明之,将以愚之也。察察、昭昭,则所谓明之也。若昏、闷闷,则所谓愚之也。民之失性,居华而去实,故智多而难治。诚欲治之,则去智与故,镇之以无名之朴,则彼将自化。而以智治之,适所以乱之也。盖不识不知,顺帝之则①,而毁则为贼,治国而以智,则毁其则矣。故曰以智治国,国之贼。治国而不以智,则无介然之知,其道甚夷,而无益生之祥,则有国之母,可以长久。故不以智治国,国之福。知此两者,非特施之于治国而已。而于身亦楷式,而未尝违也。盖“知其子,守其母,殁身不殆”,则不以智治之,而福者也;“开其兑,济其事,终身不救”,则以智治之,而贼者也。则不以智之与以智,非亦我之楷式乎?诚知楷式而不违,其德可谓玄矣。德而至于玄,则深而不可测,远而不可量。以情观之,不能莫逆于心,及其至也,与物反本,无所于逆,故曰常知楷式是谓玄德。玄德深矣,远矣,与物反矣,然后乃至大顺。

【注:❶不识不知,顺帝之则:出自《诗经·大雅·文王之什·皇矣》。《毛诗注疏》:“《皇矣》,美周也。天监代殷,莫若周。周世世修德,莫若文王。”大意是:其为人不识古,不知今,顺天之法而行之者。此言天之道,尚诚实,贵性自然。表示一切听其自然,无为而治。】


⦿息斋注:夫所谓道者,不在耳目声色之间。而世人目视非色,耳听非声,为声色之所留碍,而不知见闻觉知有出于声色之外者。今遽告人曰,尔之见闻觉知皆非真也,则人孰不怪且笑哉?故道非明民,将以为愚,而怜之可也。夫民之愚,留碍于声色不知自解,吾方示之以无为,示之以澹泊,且犹未悟,而况欲以智示之欤?生民之患,在于多智。智不以正,其智为邪。今吾未能觉其邪,而又以智示之,是反开其伪也。故以智治国,为国之贼。倘行其所无事,而不开民之机心,机心不生,则纯白备①,谓之国福,不亦可乎?上之所行,下之所效,未有我静而彼动,我素朴而民多欲者,故曰知此两者亦楷式。能知楷式,是谓玄德。玄德深矣,远矣,由其与物反,是故不可明民。由其与道合,是故谓之大顺。

【注:❶白备:白,一般指思想品格,明白,纯洁,聪明,懂道理等。 备,具备,完备,全部,完全。】


●憨山《老子道德经憨山注》:此言圣人治国之要,当以朴实为本,不可以智夸民也。明者,昭然揭示之意。愚者,民可使由之,不可使知之之意。夫民之所趋,皆观望于上也,所谓百姓皆注其耳目。凡民之欲蔽,皆上有以启之。故上有好者,下必有甚焉者也。故圣人在上,善能以斯道觉斯民,当先身以教之。上先不用智巧,离欲清净,一无所好,若无所知者。则民自各安其日用之常,绝无一念好尚之心。而黠滑之智自消,奸盗之行自绝矣。所谓“我好静而民自正,我无为而民自化。”故曰非以明民,将以愚之。此重在以字,谓左右之也。此其上不用智,故民易治耳。然民之难治者,皆用智之过也。足知以智治国者,反为害也,乃国之 贼。不用智而民自安,则为国之福矣。人能知此两者,可为治国之楷式也。楷式,好规模也。苟能知此楷式,是谓之玄德矣。玄德,谓德之玄妙,而人不测识也。故叹之曰,玄德深矣远矣。非浅识者所可知也。民之欲,火驰而不返。唯以此化民,则民自然日与物相反,而大顺于妙道之域矣。

《语》曰:“齐一变至于鲁,鲁一变至于道。”犹有智也,况玄德乎?


●成克巩《御定道德经注》:此章言去智之治。古之圣人以道治民,非以明之,使愚之耳。何也?聪明者,道之累也。民之难治,以其智多。多智之势必嗜欲,杂而机诈,作则乱之所由生。故以智治国,国之贼;不以智治国,国之福也。能知智之为贼,不智之为福,则可以为法于天下。知法之而不违,其德玄矣,尚可测其深量其远乎?夫物情莫不贵智,而玄德独贱之,是与物也,孰知其适以大顺于道哉?


●黄元吉《道德经注释》:天下凡事尚智,惟道不尚智而尚愚,愚则近乎道矣。圣门一贯薪传,惟愚鲁之曾子得之。故古之圣人,以道治天下。与民相见以道,不若与民相化于道,浑浑噩噩,同归清静之天。而一时耕田凿井者,日出而作,日入而息,忘帝力①于何有,顺帝则于不知。休哉!何俗之醇欤?降及后世,士大夫不尚愚而尚智,则机械频生,人心愈坏,贪鄙日甚,风俗弥偷②。斯民之败度灭礼,犯法违条,愍③不畏死者,殊难枚举。要皆尚才华重聪明之智者,希图取伪,斯民之愚者亦好阴谋。民之天真凿矣,诡谲多矣,而熙来攘往,彼诈此虞,为上者固有治之不胜治者焉。故曰:“以智治国,国之贼;不以智治国,国之福。”其故何哉?盖使民有知识,已破其浑沌之真;若能不识不知,乃完其无名之朴。两者智愚分焉,利害判焉。与其尚智而害,何如尚愚而获利?知此两者,非但治世如是,即修身亦然,均堪为楷式焉。知此楷式,则近道矣。大修行人,于不睹不闻也,返其无思无虑之神,非屏耳目,黜聪明,不能归于定静也。苟有一毫计较,一念谋为,则太朴不完,混沌不天丧矣。知智之有损于己,愚之有益于身,不逞其智,乐守其愚,是即谓之玄德。大凡可名者非玄德,惟不可以名言,深无其极,远莫能知,乃可为玄德。虽与飞潜动植,蚩蚩蠢蠢④之物,同一无欲无知,但物不能即绪穷源⑤,终日昏瞶而已;人则由粗及精,从原达委,以至于三元合一⑥,太极归真,犹可底于神化,不诚与物反哉?

【注:❶忘帝力:相传帝尧时,一老者边击壤,边唱道:“日出而作,日入而息,凿井而饮,耕田而食,帝力于我何有哉?”后用为歌颂太平的典故。

❷风俗弥偷:指社会风气充满了苟且敷衍,德行素质低下。偷,低下。

❸愍:mǐn,本意是指忧患、痛心的事。

❹蚩蚩蠢蠢:chī chī chǔn chǔn,指的是痴呆愚昧的人,也指愚昧无知的样子。

❺即绪穷源:即,表示事实如此,相当于“就”。绪,本指丝的头,比喻事情的开端。穷源,探寻事物的本原。意思是从头上彻底地推究本源。

❻三元合一:三元,指天元、地元、人元,也指天人合一,本为道家的一种精神思想。一说指精、气、神三元。《性命圭旨》中说:精、气、神谓之三元。三元合一者,丹成也。 内丹理论认为,人出生之前,先天的精、气、神是相互团聚的,是一种“三元合一”的状态,内蕴着强大的生命力;但出生后,人的精、气、神就由团聚状态解体而一分为三,分则意味着耗散。要则就是使精气神由后天的耗散状态,复归为“三元合一”的先天团聚状态,此即所谓返本还元。】


●李涵虚《道德经注释》:道不重有知、有识,以损其浑沦;而重不知、不识,以全其无名。故善为道者,非以明民,将以愚之也。“民之难治,以其智多”,前所谓“智慧出,有大伪”也。“以智治国,国之贼”,前所谓“其政察察,其民缺缺”也。“不以智治国,国之福”,前所谓“绝圣弃智,民利百倍”也。智、不智两者,实关治国之利害,亦即治国之楷模也。人能知此,则可称为玄德。玄德者,其鉴深,其光远,愚而不愚,与物之蠢蠢者反矣。大顺,大化也。如此玄德,乃可及于大化也。